右图为1940年五大学校长合影,自左至右分别是:燕京大学 代理校长梅贻宝、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长吴贻芳、金陵大学校长陈裕光、华西协和大学校长张凌高、齐鲁大学校长刘世传。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9月齐鲁大学宣布停止在济南的上课及校务,骨干教师和大部分学生迁到四川成都,与华西协和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燕京大学等在华西坝办学,史称“华西坝五大学”。
抗战时期华西坝上五大学虽然都拥有自己的师资和课程,但共用教学实验室及设备,各学校间学分互认,共享师资和课程。
抗战时期在华西坝的齐鲁大学三个学院除正常招生、办学和毕业外,还获得了以下发展:
1.医学院和理学院联合设立寄生虫研究所,培养硕士研究生。
2.适应国家需要,在理学院增设药学系。
3.国学研究所因邀请顾劼刚、钱宾四、杨向奎、胡厚选、沈镜如等的加盟而得到极大发展。
1951年1月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接管并出资补助齐鲁大学,解聘外籍教师的行政和董事职务,中国人彻底收回教育主权。
1952 年9月全国院系调整,齐鲁大学被撤销,所属院系与其他高校合并。
抗战胜利后齐鲁大学师生返回济南,1946年10月恢复在济南招生。
1948年济南解放前夕,齐鲁大学再次迁校,文理学院迁往浙江杭州郊外的云栖寺,克服困难正常上课,实验课程借用浙江大学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医学院则迁往福州,借居协和医院开课。
1944年,国民政府号召知识青年从军,齐大学生积极响应,医学院45届学生全体应征,并发表“告全校同学书”。
齐大学生自治会暨全体同学公鉴:敬启者,溯自抗战军兴以来,全国奋起杀敌,八年于此,血肉搏斗,已使强敌 呈必败之象,唯敌人垂亡之际,独做困兽之斗,因胜利虽已 在望,然必操胜利之柄,仍需吾人艰苦奋斗,昔者吾辈以学 业未成,无以报效国家,惟思埋首寒窗,以冀深造,孰以日 寇见迫日紧,政府又一再发动知识青年从军,各地青年应纷 起慨然投笔,以扫残敌,完成抗建大业。敝班从事医学,虽 未得稍有成就,唯念祖国乃需要吾等之际,乃暂弃行将完成 之学业,共赴时艰,并发起医业从军运动,以尽国民之天职,今除请缨政府,倚戈待发外,敢以区区之意,告诸同学,用以共勉,并望常赐指导,匆此即祝
安康
齐大医学院1945班同学(1944年)11月15日
徐宗沛 赵秀惠 陈传心 曹庚惠 张慕贞 董振郁
江启元 高恩赐 袁承文 陈鉴辉 赵建珉 张敏华 韩祖斌 邓汉钊 欧阳干
蔡永业 萧家禧 饶永生 简子健 刘国相 王秉正 陈玉琴 张维新 余振玉
史怀玉 刘回起 王建民 陈宗荣 舒农兴 赵玉田 马昂章 承齐 乐立训
刘大明 陈常 刘树栋 刘成龙 柳孝德 梁雁 刘锡朋 刘肇 立纪明
王汝楷 李成栋 邓志广 张宝义 陈维生 冉懋才 郁心铭 李家城
苏鹏飞 傅晋均 王振纲 石毓岱 沈福祥 江元恩 王雨泉 吴之琛 英虹
鲁祯 杨嘉承 国兆荃 诚炳星 许维垣 杨国柱 邹秋水 邱祖权 吴祈祯
范家暄 曲慎恒 马锡庆 张嗣楹 吴德诚 向宁芳 沈载赓 刘邦汉 载甲元 刘戴维
韩哲武 朱尊志 安骥 胡兆琦 王伯怡 蔡本宪 王世鑫 桂承会 胡培